当前位置:特色技术

最早期的观点认为,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仅是心理问题呈现的表征,所以治疗方法只集中在心理治疗方面,而没有提供系统化的语言训练。上世纪70年代,有研究认为自闭症可能是由于脑神经生理因素引致,因此治疗方法不能只集中在心理治疗,而应当加入不同的治疗方法。以Lovaas等学者提出的行为治疗模式为例,治疗内容除包括教导儿童适当的行为外,还会教导儿童学习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训练方式以行为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分立尝试训练为主,辅以不同的行为训练技术,协助儿童理解概念,并奖励儿童以正确方式表达语言。到了 1980 年代,治疗趋势从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技巧转移到加强他们的沟通能力,训练内容不再集中在语言的运用上,而是协助自闭症儿童与人沟通。以 TEACCH 的训练系统为例,目标的订定、流程和环境的安排等都是利用自闭症儿童的强项,协助他们学习概念、理解环境要求、明白别人和与人沟通等。训练不再只是集中于一对一的分立尝试模式,而是强调实用和功能性,让自闭症儿童在日常课堂中学习与人沟通。随着学者对沟通能力发展的认识增加,协助自闭症儿童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亦有新的方向。首先,一般儿童的沟通能力是通过日常环境的社交互动而习得的,要协助自闭症儿童与人沟通,必须在自然的日常环境中进行,同时,训练的内容必须有实际的意义。这种训练趋势的出现明显是受社会认知论和建构论影响。

现今协助自闭症儿童改善沟通的方法,一般都会从多方面考虑。首先,由于不同的自闭症儿童在不同的发展能力范畴方面差异十分明显,即使一些自闭症儿童未必有很大的发音或语法问题,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有良好沟通能力,因为他们的困难可能是在语用方面,而非语法或发音方面。因此,详细的评估可以协助我们掌握幼儿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他们的语言和沟通能力,这对协助订定训练目标是非常有用的。此外,自闭症幼儿的社交障碍与他们的沟通能力有很密切的关系,他们对社交互动的兴趣往往影响他们如何与人沟通。部分自闭症幼儿虽然能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与人沟通,但他们使用这些沟通功能的范围一般都非常局限,往往只用于满足某些要求,未能发展至社交沟通的层面。因此,训练的方向不应只局限在语言上,而应同时考虑社交互动方面。

“双训练者教学模式”的研究近期由PepperbergSherman等人完成,他们利用两个训练者(一个成人、一个儿童)对几名自闭症儿童(包括一名4岁只有几句简单机械模仿语言,不会提问和交往的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进行儿童式的沟通技能、游戏技能的训练,通过3个多月的模仿和交往训练活动(包括示范正确的沟通方式、角色游戏、示范词义及使用、动作模仿等),该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沟通与交往技能明显提高,半年后接近同龄正常儿童,虽然有时出现不合时宜的游戏或语言,但已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般交际,开始关注同伴的举动,基本能与环境融和,后来又用这种方法训练了6名自闭症儿童同样有效。这种方法在很多已进行的不同研究也报道获得显著收效,但是以上这些方法尚处于开始试用阶段,选择匹配训练者、特别是儿童训练者存在一定困难,仍需进一步研究。

2.3.2     实施语言训练的阶段

我们认为,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其基本原则应当是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由少到多,由熟悉到陌生;从名词、动词、到两词句、三词句、简单句、复杂句,再到语法的训练、故事理解与叙事能力的训练,以及合理运用语言能力与人沟通的技巧等,循序渐进,不断深入,使儿童的语言能力不断提高。

根据语言训练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理解能力训练:对于语言前阶段的儿童,应训练其沟通动机、互联注意、关注外界人与物的存在、进行事物匹配与选择的能力;对已初步获得语言的儿童,应从概念形成、言语理解、言语表达等方面入手,扩大词汇量学习。 2、认知能力训练:训练儿童对于大小、颜色的识别、训练其对于基本概念的认知和理解。3、记忆能力训练:训练儿童识记人名、地名、电话号码、周边环境等。4、注意力训练:可进行精细操作、游戏互动、听故事回答问题等。5、语言表达训练:从手势语、象声词到叠声词再到成人语,从容易发音的双唇音(b\p\m)开始,到相对复杂的辅音;从名词、动词的表达,到两词句、三词句、简单句、复杂句、语法的表达训练等。此外,还可以辅助进行一些手部的精细操作能力训练,比如镶嵌板和智力箱等活动。已经有研究表明,儿童的精细操作能力与其发音器官的精细调节能力密切相关,上述训练可以提高儿童的精细操作能力,从而也可能使儿童的发音和语言能力得到改善。

2.4     家庭训练

一般来讲,对于自闭症儿童,25岁的时期是其掌握口语的基本阶段。自闭症儿童早期的语言障碍不仅严重影响其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还会对他们将来的学习、行为等一系列问题产生负面影响。而语言的运用,更多的是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那么,父母及家庭成员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父母和家庭成员,由于他们往往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当中,应当需注意以下一些要点:

2.4.1     从模仿为主逐渐转为社交性语言为主

  最近有研究发现:在一定时期内,儿童仿说能力与其词汇量的发展呈负相关。1113个月的小儿所获得的词语与成人教授所用的词语相符率高达80%,而到了14个月时,上述符合率下降到38.5%。因此,13个月以后,父母不应单纯教儿童模仿说话,而是鼓励他以交际等其他方式获得新的词汇。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儿童的“学舌”并不能算是真正的语言,而真正的语言教育应建立在他们能够理解的基础上。虽然以上研究结论是根据正常儿童所得出的,但是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对23岁以上的自闭症儿童不宜再采用单纯模仿的形式进行语言教学,而应当逐渐转换为增强其社交性语言为主的策略。

2.4.2     改善家庭环境,促进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发展

多项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因素对小儿的语言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中房间数多可能会减少小孩与父母同处一室的机会,减少了小儿无意中听见父母谈话的机会,导致小儿学习语言的机会相应减少;由父母亲和祖父母共同照顾的儿童的语言发育进程得分高于仅由父母亲照顾的儿童;在1218个月期间,母亲花更多时间与小儿共同活动将会使小儿在18个月有较多的词汇量;在核心家庭中,如果儿童的父亲性格内向,则儿童就可能缺少一半的语言刺激;因此,更集中的居住环境、更多的语言和沟通对象、更长的相处时间、更活泼的家庭气氛,对于促进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4.3     调整口语词汇类型,改善说话技巧

  研究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口语当中的名词占总词汇量的比例下降,从24个月的70.4%逐渐减少至35个月的59.5%,而形容词和其他词占总词汇量的比例则从8%增加到14%,增加非常显著,这说明儿童掌握语言的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通常情况下,“名词—动词”、“动词—名词”结构是儿童最早掌握的短语结构,随后掌握的为 “介词—名词”、“否定词—动词”、“名词—动词—名词”等短语结构,30个月时有90%左右的小儿能掌握基本的短语结构。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建议教自闭症儿童说话应从“这是什么(物品、人物)”开始,鼓励他们说出所认识的事物,使他们经历“听—理解—模仿—表达”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教儿童说话时需注意一些技巧,比如语调要夸张、语速宜较慢、发音须清晰,我们称之为“妈妈语”,此外,还应当及时应答和延伸扩展小儿所表达的语言。当孩子儿童主动提问时,也就表示,他的语言发育已经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2.4.4     关于训练时间

一般来说,语言训练时间与训练效果是成正比的,因此,足够、持续、连贯的语言训练非常重要,不管自闭症儿童每周接受正规语言治疗师的训练是多少小时,家长都应当尽量每天抽出30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家庭训练,并对每天的训练内容及孩子的反应做好记录。此外,关于训练时间的分配,则应当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调整,一般可以是15-30分钟/次,2-3/每天。最后,我们应当记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所有的训练,都应当是在玩中教,玩中学,让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我们要做到多鼓励,可以针对孩子的实际表现做出具体、准确和适度的表扬。

2.5     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2.5.1     关于干预时机

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开始得愈早,效果会愈好。一旦孩子被诊断(或怀疑性诊断为有"自闭症倾向"),就要为他提供干预性的训练,因为训练是目前唯一证明有效的语言矫治途径,很难想象会有单一的药物或物理治疗可以提高儿童语言能力。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自闭症的孩子多在三岁左右被确诊,因此"3-6"一直是专家们建议的最佳训练期,同时也因为这一时期也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实验证明,自闭症儿童若在学前经过训练,他们的智商可以得到明显提高,美国新泽西州大学的有关研究工作于1991年证实了这一点。这一研究甚至表明,自闭症儿童学前阶段接受训练后,其智力发展的潜力超过了正常儿童,因为研究中同样接受学前训练的正常儿童,可以取得好成绩,但几乎不会发生智商的变化。这个测试结果,证明了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早期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并说明3-6岁是关键期。但许多个案也证实,即使是超过这一年龄阶段,方法正确的训练也会使患儿有很大改善,放弃训练矫治,孩子的状况只会愈来愈差,只要开始就不会太迟。